查看原文
其他

累成狗,真的有用吗?

三木水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-04-29

点击↑ “曾奇峰心理工作室”,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



1.长假结束了,又开始了周而复始的生活


十一长假结束了,在各种慌乱和极度无奈中,收拾崩溃成渣渣的内心,无论多么地不情愿,我们还是顽强地回到了工作岗位。不得不承认,无论生活中,我们多么不靠谱,工作上,我们在努力成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好员工。可是,每当这个时候,一个经典问题就会叩问灵魂:我每天累成狗,敬业、努力、尽职尽责,可是,这样有用吗?
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景:


你一直在很努力地工作和生活,也一度会感觉,似乎生活的各方面是在向前走。但是,每当一个阶段结束,就会有一种感觉冒出来:你就像一个陀螺一样,转得很快,却原地踏步。


无数的来访者跟我讲过类似的情景。


有一位来访者跟我讲过她的一个梦境:她觉得她的人生是在不断推开眼前的这扇门。推开一扇门,进入一个空房间,然后,发现房间里还有一扇门,继续推。就一直重复这个动作。为什么?自己也不知道。因为,其实每个推开的房间,都是空的。


还有一个类似的梦境:自己头顶上有无数的天花板,自己一直在努力穿越一层一层的天花板,但是,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是头,也不知道穿越了天花板到底有什么用,只是觉得,要一直一层层地穿越天花板。而上面每一层的内容,就是周而复始:吃饭,工作,看风景;吃饭,工作,看风景……


这样的现象常见于我们换工作:我们很多时候换工作之后,其实并没有质的提升。至于工资和职位的升迁,那是“顺其自然”的事,因为,随着经验的增加,工资和职位是一定会“水涨船高”的;同样,在涨到一定的程度后,它也会停在那里。而之前工作上会遇到困难,比如:同事间人际交往问题,和老板沟通问题,跨部门协作问题,自己在完成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受挫的感受问题……换个形式,通通会再回来。


像“鬼打墙”一样,我们似乎走进了一个“局”里,并且,被困在其中,不得脱身。在这个“局”里,任何的努力,都是徒劳。



2.一元、二元和三元关系,到底是什么?


细思极恐。


到底发生了什么?我们为什么会这样?这就要说到:一元、二元和三元关系。


什么是一元、二元和三元关系?精神分析流派认为,人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,可以分为:一元、二元和三元关系。关系,是外在事物的总和,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体现。三种关系最开始建立和发展的阶段,是在6岁前。


一元关系,建立的关键期在0-6个月。在一元阶段,以自我感受为主,以自我为中心,和外界处于融合共生状态。比如,婴儿觉得母亲是自己的一部分;这个世界都是围着它转;自己是无所不能的。如果一元关系处理不好,我们从这个部分走不出来,等到我们走入社会,我们看起来是个大人,但是,我们仍然会带着融合共生的感觉。


我的一位来访者,在一次咨询中,曾经因为碰到了前面咨询的来访者,而对咨询师产生了“很生气”的感觉。原因是:他其实认为,咨询师只是他一个人的咨询师,是他“私有”的,怎么可能还是其他人的咨询师?甚至,在我们的咨访关系中,他都看不到咨询师的存在,而是,只有他自己。咨询师,也只是他的一部分。


二元关系,建立的关键期在6-36个月。在二元阶段,开始逐渐尝试形成自我,并且看到,自己和母亲,是分开独立的两个人,这个时候,分离开始发生,边界开始出现。我们看到自己的存在,同时,能看到别人的存在。


比如,我们在吵架的时候,两个人可能都陷落在一元的感受中,这个时候,谁能先从一元的感受中出来,不仅能看到自己的感受,而且,还能看到对面这个人的存在,那么,这个人很有可能会率先中止吵架,甚至能去哄对方。因此,从一定程度上说,能在吵架中去“主动和好”的人,是更高级的心态。


同时,二元关系中,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功能:情感连接。比如,亲情、友情、爱情。可是,让这些感情真正发生在感受层面,而不是头脑层面,却不是一件易事,也并不是谁都具备的能力。比如,有的人会觉得,和他人建立不起来真正的感情。表现为:我们有朋友,但是不亲近,我们和对方的关系没有黏性,只是靠日常的事情而机械化地连接。这其实就是二元关系出了问题。


再拿吵架举例。


男女朋友吵架。男朋友其实知道,只要哄哄对方,就可以和好。但是,就是做不出来“哄”的动作。男朋友要么讲道理(三元),要么很烦躁(一元),反正,就是不能靠“感情”解决问题。头脑层面意识到的原因,似乎是因为:“没面子”“不好意思”“没必要”“来不了那一套”等等。其实,这很可能就是没有发展出足够好的情感连接。


三元关系,建立的关键期在3-6岁,分水岭是看到了父亲的存在。这里的“父亲”,不仅仅是代表父亲,而是代表了一批“自己和母亲”之外的所有关系。这促使我们,从和母亲的情感关系中走出来,看到了外面的世界。所以,父亲代表的是现实,是社会,是规则。


规则是什么?比如,上班需要打卡,理财可以获得收益,读书有利于找工作,挣钱可以提高生活质量。这些,都是非常浅显的规则。我们的三元功能好不好,可以从“我们与规则的关系”中看出来。按照能力进阶,可以分为:看到规则、遵守规则、依赖规则和利用规则。


无法走进三元关系的人,看不到社会规则;看不到社会规则,就无法走进现实;无法走进现实,所有的“意义”、“价值”、“目标”、“追求”、“愿景”,就都无从谈起。



3.三种关系的建立


这三种关系如此重要,它们又是如何建立的呢?


一元的核心是一个好的自己。为了建立一个好的自己,就会把坏的自己,投射到母亲身上。这样,母亲就分裂成两个形象:一个好母亲,一个坏母亲。但是,在一个张力很大的二元关系中,“坏母亲”的形象,我们无法忍受,也无法消化,于是,我们把坏母亲的形象,投射了出去。投射到了哪里呢?投射到了父亲身上。这个时候,我们的世界中,就引入了“父亲”的存在。

在这个阶段,如果父亲能够做一个“好的父亲”,那么,“坏母亲”的形象,就会被重新收回来,于是,孩子就会出现一个回归的路线:从父亲身上收回“坏母亲”的部分,重新放回到母亲身上,又从母亲身上收回“坏自己”的部分,重新放回到自己身上。


这个阶段如果进行得顺利,我们不仅能够建立顺畅的一元、二元和三元关系,而且,还获取了另外一种能力:好坏整合的能力。


从三元上,我们因为看到父亲、认可父亲,得以进入三元关系;从二元上,我们因为看到父亲母亲虽然不完美,但是却“足够好”,于是,我们可以获得情感和依恋的能力;从一元上,我们因为在父母的回应下,被不断看到,于是,我们获得了自我存在感。


这样,一元、二元和三元关系,最终得以建立起来。



4.你被困在了哪个局里?


很多人遇到的问题,其实都可以在一元、二元和三元关系上找到答案。


自我的建立:比如,自信、自卑、自我接纳、自我涵容,各种感受的处理能力等等;


人际的交往:比如,边界感、情感的发生、整合能力、伸出自己的诉求、依恋等等;


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:比如,认识社会规则、利用社会规则、对现实的处理能力、工作成就、意义的获取、欲望的满足、功利的追求等等。

回到文章开始的问题:很多人之所在原地打转,是因为,我们其实已经被困在了一元、二元或者三元的某个层面上,自己出不来,所以才会有这种感觉。


比如,我的一个朋友,他很勤奋,也很辛苦,但是,他的工作始终都没什么起色。是因为,他自己是做销售工作的。销售工作除了销售技巧、对产品的认识外,还是一个非常依赖人际关系的工作。事实上,他并没有建立起很好的二元关系,他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,是不熟悉的。所以,他即便再努力,也始终无法和客户建立起真正夯实的关系。因此,不是他“不努力”,真正的原因是:二元关系建立有问题。看不到这个原因,无论多努力,都会有被困住的感觉。


再比如,我们之前文章里提到过的:伴侣吵架中,一个人一直在诉说感受(一元),一个人一直在讲道理(三元),两个人说的都没错,但是,恐怕这个架会一直吵下去。我们现在知道了,是因为,我们的沟通不在一个层面。果,这是一个我们和伴侣之间每次遇到分歧之后都会使用的沟通模式,那么,如果这个模式不变,当我们再一次吵架的时候,旧的模式就会自动重启。无论你们多坦诚,无论你们两个人的人品有多好,无论一方是不是在事后拼命认错,都没有用。你俩就是困在了这个局里。



5.


经常有人问我,什么时候需要心理咨询?是遇到挫折,就需要心理咨询吗?
不是的。


探索世界,遇到挫折,并伴随着各种感受和体验,无论这些感受是怎么样的,其实,都不是问题。


问题是:当你具备的基本功能不足以支撑你进一步发展的时候,在功能的缺损这部分上,你才需要支持。
首先,你要意识到,不是现实世界的具体现象把你困住了,而是你自己背后的模式;


其次,要看到自己到底被困在了哪一个层面;


最后,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。是一元向二元推动?还是二元向三元推动?还是三元层面上的功能问题?还是两个人不同模式不对路的问题?


恐怕相同的现象,每个人背后的原因,也会千差万别。
这时,有的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:如果我一元、二元、三元关系建立都有问题,是不是只能被重养一遍呢?
这是个好问题,却是个大问题,想知道答案,我们下次再继续说。

RECOMMEND推荐阅读

1.养老这件事:我们不是怕养,而是怕累

2.冷暴力,压死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

3.男人戒抽烟,女人戒唠叨,哪一个更难?



你点的每个赞,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


预约咨询,点击“阅读原文"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